“质量、成本、交货期”的平衡不仅适用于项目管理,而且也适用与供应链管理。尤其是交货期,涉及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,比如:企业的运营战略、供应链网络规划、仓储中心布局、供应商管理、生产流程、配送流程等环节。
在商业分析软件中,可以以交货期为龙头,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“平均采购周期、平均生产周期、平均配送周期”与“平均采购批量、平均库存持有天数”两组指标,然后再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与供应链运营战略,有目标的优化供应链系统。比如说:根据产品性质和客户订单分离点(CODP),在客户订单分离点之前的供应链的推式阶段,主要目标是:降低产品成本,但不能影响客户下达订单后的交货期。其实就是要发挥采购与生产的规模效应,把它翻译成商业分析软件的分析指标就是:在计算过“日均消耗量”、“平均持有库存天数”后,在提高“库存周转率”前提下,提高“平均采购批量”。这种方式是在满足交货期的前提下,倒推合理的“平均采购周期、平均生产周期、平均采购批量”。
通过这种推算后,就清楚了相应的合理的数值,然后就能找到问题原因,进而保证客户的交货期。同样,在客户订单分离点之后的供应链拉式阶段,主要目标是:缩短交货期。这同样要分析上述指标,但我们这次的目标不一样了,这次要为了缩短交货期,而适当牺牲库存周转率。在这一目标下,分析过去的“平均交货周期”,然后制定出期望的“平均交货周期”,再倒推出“平均库存持有天数、库存周转率”等,再比较现实与目标的差距,这样有的放矢,有针对性的采取管理策略,便可以达到降低交货期的目的!